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将使物流业迎来一个自改革开放最大的发展机遇,我们物流人是否认识到和做好准备?但这种更大的机遇却是以高质量为基础的,不再是过去传统的量的粗放增长。以青岛港为例,未来吞吐量可能不会比原来增长更快,但港口物流的服务价值可能将是原来倍数,青岛港要抓住新发展格局下的发展新机遇,必须加快基于价值的发展转型。
新发展格局下的物流发展方位
为什么新发展格局下我国物流面临更大的机遇?首先必须认清物流的发展方位。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我们指明了未来物流业的发展方位,建议物流人要好好读一读。
(一)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规模扩张方位
五中全会提出通过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来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四大任务: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促进消费和拓展投资空间。
马克思的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构成循环理论,是经济循环运作的大系统。改革开放以来的几乎所有时间,我国经济更多是由对外循环来牵引的,国内循环处于跟进和相对小规模运行,随着释放中国人口红利带来的劳动者赚钱效应逐渐显现,人们的购买力不断提升,消费规模开始扩张。过去,中国从生产到消费的循环虽然一直在运行,但规模一直不足以影响经济发展的走向,更缺乏规模经济效应。五中全会上总书记讲话提到,我们是14亿人口参与的现代化建设,其中,有4亿多具备较强消费能力的人口,这个人数超过了美国现在的人口。所以按照马克思的经济循环理论,国内大循环将不断扩大这一规模的支撑下,形成互为供需关系的、具有规模经济价值、对世界经济循环都具有重大影响的经济发展循环。
正因为是14亿人且已经具备强大国内市场的现代化,在这个循环中,我们强大的消费需求不可能通过自身的供给实现,必需要得到国际资源的有效支持。所以,我们要把大循环跟国际循环有机对接,获取国际资源和产品,并在保持中国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的同时,继续保持向外辐射和循环能力。构建以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大循环是重要的基础、是机遇,双循环是常态、是保障,“大循环”“双循环”这两个词必须并用才能体现新发展格局的内在含义。
现在有的城市说,“我们最适合搞双循环,我们是双循环的中心”,但是,如果不能有效地占据大循环的供和需的重要匹配区位,那可能就会失去大循环的依托,最终双循环也搞不成。因此,要在这一前提下全面促进消费,这个全面促进消费应当有非常具体的启动内需、鼓励内需和扩大内需规模的有效措施,才能实现双循环相互促进。
由中国消费能力引领的构建的从研发到终端消费的产业体系,必须具备引领国际贸易发展的、完善系统运行的能力。长期以来,我们在释放人口红利的过程中,一直认为能够融入国际循环已经很不错了,并为此形成了完整的政策体系,鼓励出口成为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过40多年的发展积累,我们终于走到了自身消费具有规模价值的门口,我们向着大循环、双循环和全面促进消费去拓展我们的投资空间,形成全新的发展机遇,正当其时。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我们重新认识物流的发展问题。过去,我国物流的定位是战略性、基础性和引领性的行业,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产业运行模式的创新、转型,必须在消费规模基础上,找准物流高质量规模扩张的方位,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支撑现代产业体系的现代物流体系优化升级。
(二)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的运行发展方位
在五中全会提出的“十四五”建议中,对经济产业运行方式进行了新的表述,就是以产业体系的建设为牵引,把交通运输、物流网络放到了产业的支撑和保障项下。
一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现代化水平,物流是产业链、供应链重要的黏合剂,是提升运行效率的催化剂,是形成战略价值的保障环节和创新环节,我们需要在这里找到物流与现代产业体系协同运行发展的方位。
二是高起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数字、金融等为战略产业赋能。物流已经成为率先赋能的创新领域,并有效支撑了电商快递的融合发展,未来需要物流沿着产业链供应链融合,进行深度、高端的赋能,推动产业运行高级化和现代化。
三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通过现代服务业来营造制造业、农业创造新价值的环境。就是要完整地构建产业体系,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各个产业门类各自发展。我们需要进入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各个地区的产业通力合作,完成在国际价值链中高端的产业体系建设。长期以来,我们将各自独立的发展方式的做到了极致,但两个以上的企业、两个以上的城市如何合作构建产业体系,我们还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目前,有很多区域协作机制、产业协同机制等,都很难很好地解决产业协同发展的问题。因此,我们需要通过现代服务业的构建来完成产业的跨界融合和产业发展范式的改造,形成新的产业体系。
四是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这里主要涉及物流的基础设施是交通基础设施+物流服务网络。国家物流枢纽是枢纽+网络+通道的发展模式,符合这一体系的建设方向。以国家物流枢纽为依托的干支配有机衔接,既是现代物流发展理论上的方向,更是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中物流系统建设实践需要解决的问题,希望能够在国家物流枢纽联盟的引领下,入选的各国家物流枢纽通力合作,构建一个满足大循环、双循环的顶端物流网络,并且成为中国产业在世界上竞争的国家级物流能量。
五是加快数字化的发展,用数字化为产业体系、产业各个环节、基础设施赋能,形成数字改造传统、数字自身也成为产业的数字经济发展新格局。